(通讯员 易宇轩 吴梦玲)10月17日下午,湖南师范大学第224期教师教学思享会在格物楼301智慧教室成功举办。本次活动由数学与统计学院胡宏伶老师担任主讲嘉宾,以“AI赋能高校应用数学类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”为题,为学院师生呈现了一场思想深刻、内容翔实的智慧盛宴。思享会深入探讨了AI技术如何为传统应用数学课堂注入新活力,引领教学迈向智能化、个性化的新纪元。
胡宏伶老师的分享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开篇,带领大家回顾了“古代数学到AI时代”的演变历程。生动展现了数学角色的历史变迁,并深刻阐述了在AI时代,数学作为“智能构建基石”的重要地位,明确了数学与AI相互促进、协同发展的新范式。并以数学在密码学、气候模型、力学分析及高性能计算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广泛应用,展现了数学作为通用语言在解决核心问题中的决定性作用。
聚焦核心议题“课堂教学的破局:从黑板到AI赋能教学”,胡宏伶老师深刻剖析了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,包括信息传递效率低下、复杂内容可视化困难、动态过程呈现受限以及“一刀切”的个性化教学缺失等。随后,她结合丰富的实践案例,系统展示了AI技术如何精准破解这些难题。例如,AI智能备课系统能依据教学目标自动匹配资源、推送个性化例题;AI辅助课堂互动与答疑可实现实时统计反馈与引导式提问;借助GeoGebra等AI驱动的动态数学软件,能有效实现高维空间曲面的可视化,化抽象为直观;更为关键的是,AI学习平台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,智能推荐学习案例、定制并动态调整个性化学习路径,真正实现因材施教。胡老师特别以DeepSeek-V3.1在求解偏微分方程(PDE)代码生成中的实践为例,直观展示了AI在解决高难度数学问题上的惊人能力,点燃了在场老师们的探索热情。
主讲人 胡宏伶
对于“AI赋能数学的未来”,胡宏伶老师提出了前瞻性展望。她预测,AI将更深层次地融入数学研究本身,不仅能辅助教学,甚至有可能助力新定理的发现与数论猜想的破解。在教学系统层面,未来的课堂将向实时感知、智能调整、定制高效学习方案的方向发展。与此同时,她也清醒地指出了AI赋能教学面临的技术与伦理挑战,如数据隐私保护、算法偏见规避以及学术责任归属等。在此基础上,她强调,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深刻转变,从传统的“知识传授者”进化为“学习引导者”和“问题解决促进者”,而学生则需要培养更强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创新思维。
本次思享会内容翔实、见解深刻,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AI赋能数学教学的全新思路和可复制的实践路径,更引发了大家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深入思考。与会老师们纷纷表示,胡宏伶老师的分享干货满满、启发性强,为他们探索AI技术与各自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。
师生学习